今年的上海大师赛,按理说是网球迷们的盛宴,可最近却成了“退赛新闻串烧”。
还没到决赛,名头响亮的阿尔卡拉斯、德雷珀、西西帕斯,甚至现任世界第二、卫冕冠军辛纳都先后退出,八位前二十的种子选手中途告别赛场。
球迷们一边刷比分一边惊呼,怎么一个接一个顶级选手都扛不住了?连一向以钢铁意志著称的德约科维奇,也在赛场上撑不住,边打球边呕吐。
辛纳抽筋到站不起来,现场气氛一度非常紧张。
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。早在8月,美国辛辛那提就有球员因为高温直接倒在球场上。
运动员们的抗议声浪越来越大,ATP也终于顶不住舆论压力,表示要重新审视“高温政策”。
现在的规则是,如果遇到极端天气,比如高温,是否暂停比赛要靠现场主管、医疗组和当地机构商量着决定。听起来很灵活,但问题也来了——标准含糊,什么天气才算“极端”?
什么情况必须停赛?运动员只能“看天吃饭”,有时候还得赌一把自己能不能挺过这场闷热。
今年亚洲赛季,上海的气温已经不算最低,33度的高温加上湿度高达八成,连观众在看台上都觉得热得喘不过气,更别提场上的球员。
你看德约科维奇都说了,“大家处在同样的环境,但这种高温高湿真的太难熬,尤其是连续好几天。”鲁内在场边直接怒怼主裁:“你们是想让我们死在场上吗?
”这话虽然有点夸张,但也道出了运动员的无奈和愤怒。
不只是男子赛场,女子网坛同样没好到哪里去。比如在北京中网,斯瓦泰克虽然顺利晋级,但她的对手奥索里奥就因为身体扛不住,提前退赛。
斯瓦泰克也很无奈,说对手从比赛一开始就带伤坚持。武汉公开赛那边,安德莱斯库、扎哈罗娃、西尼亚科娃也都轮番出现身体问题,比赛被医疗暂停打断,甚至有人直接中途放弃。
这些都不是偶发事件,而是整个赛季反复上演的“高温受害者”剧本。
大家开始质疑,亚洲赛季是不是对球员太不友好了?有人说,赛季已经进入尾声,运动员身体本来就疲劳,亚洲这段行程又赶上气候最狠,简直是“压榨极限”。
但仔细一想,问题不仅仅是“谁倒霉谁中招”,而是整个网坛管理制度的漏洞。球员安全成了“看运气”,赛事方是不是该把“救命线”往前提一提?
毕竟没有谁愿意看到球星们一场场倒下,观众也不想花钱买一张“退赛大戏”的门票。
其实高温并不只是中国独有的难题。像去年美网、澳网都出现过因为酷暑退赛的状况。只不过亚洲这波,温度和湿度双重夹击,球员难受,主办方也被推到风口浪尖。
ATP已经表态要改革,WTA也被推着要跟进。可球员们等得起吗?谁也不敢保证,下一个倒下的不是自己。
从管理层角度看,既要保证赛事进度,又要保障运动员健康,确实难两全。但如果制度不完善,球员健康就成了“待价而沽”的筹码。
更多的人开始呼吁,不要等到真的出大事故才后悔。毕竟,体育的魅力是竞技和拼搏,而不是看谁能在酷暑里硬撑到最后。
说到底,这些退赛潮敲响的不仅仅是赛事管理的警钟,也是对整个体育行业极端气候应对能力的一次大考。未来,防暑降温的“硬杠杠”会不会真的落地?
球员们是继续被动忍受,还是能等来更人性化的改革?球迷们都在等一个答案。
股票配资大全,配资网上炒股配,专业炒股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